想要而非需要
找工作期間,有個「我到底會什麼」的自我懷疑念頭很正常,逛社群FB、IG等...各大社群跑出一堆線上課廣告,就發現這個課好像需要、那個課對找工作有幫助,於是買課的慾望就油然而升的往上衝。
然後冷靜想想,現在沒有固定月薪,短時間內無法找到工作,照以往那種想買課就刷魔法小卡(信用卡)的習慣,這....真的好嗎?目前的花費,不是更應該花在刀口上嗎?
我察覺到,這是對未知「恐懼」的反應,藉由「買課」=「會技能」來填補心理那種不踏實的感覺,而非我真的需要這些課程。
既然想進修的心這麼迫切,要不先去盤點之前到底買了什麼阿里不達的課還沒上完?要不就從那堆舊課裡找,找對工作有幫助的課先看個幾遍,好好的學會它,是否更實際。
盤點線上課數量,竟高達...?
我在筆記軟體有個頁面,會列出所有曾買過的線上課,最近才剛填入幾筆,細數總量,有種「很難面對」想逃避得感覺,不過,還是得面對,統計出來有個數字,才能比較清楚了解囤了多少沒上的課程,以勸戒自己日後節制。
- 總數:44堂
- 完課率:47%(包含看過1次課的那種,合計共22堂)
- 作業完成率:6%(完成作業的有3堂)
實際仔細推敲上方比率,看出什麼端倪嗎?
真的吸收融會貫通的有多少?我心底是「虛」的,很虛的那種。
從前到現在花了多少?敢算、敢面對嗎?
看著那張列表,有個聲音響起
「要算多少錢嗎?不要吧!」
心理學上有個「白熊效應」,就是要你別想「白熊」,白熊反而充斥在腦袋中。
所以越叫自己別去算、別去想,就會極度好奇的想知道,接著忍不住按了計算機!
OS:「靠!不少呢!」
假設以現在各大平台的預購早鳥價約2千元去算好了!
$2,000x44(堂)=$8,8000
查了最早是從2016年開始買~現在2024年經過了8年
將$8,8000÷8年=1,1000
等於每年花約1萬1千元買課,投資自己是很好!
但是,有投資當然是想賺阿!
以現實面來說,這些自我投資費用,有實際幫助到收入的增加嗎?
或者應用並幫助到自己賺外快、發展副業或實際的金錢成長嗎?
工作這些年來,收入真的都沒有增加!那些投下去的錢等於是賠了!
現在想來,買課沒看放到爛,有些課甚至過期後就不符合目前所需,也等於是廢了,那倒不如別買了,拿錢投入金融市場,說不定更划算!
雖然說這樣衡量真的很現實功利並破壞對於學習的美好想像,
但這也不失為衡量,是否要購買眼前「很想要很想要」的某堂早鳥線上課的評估標準。
謹慎看待「買課」這件事
經過以上盤點與分析後,回想這幾年,買課大多為了未來「準備」而買,甚至是早鳥預購誘惑下買。
沒有仔細評估過,是否當下迫切解決某些問題而購課,若非這個原因,買了課的當下,只是出於對於未知「恐懼」而買「心安」的,感覺哪天用到時,可以調出來學習,只是那天什麼時候會到來呢?或許根本沒有那一天呢?
屆時又有相關新課程出來,曾購過的課程又因時效性而過時了呢?
這樣的自我投資,有賺嗎?這真的是要好好想想的!
0 留言